- 大邑金蜜李
- 大邑金蜜李是四川成都大邑的特產。
- 關注:785
- 九尺板鴨
- 彭州市九尺的人們歷來就有養鴨子的習慣,1986年九尺鎮被四川省譽為“板鴨之鄉”。早在明朝,九尺板鴨已頗有名氣,是當地待客宴賓的必備
- 關注:519
- 曾排骨
- 瘦肉較多的豬脅條,洗凈,切成1-2公分長短的條狀,用花椒粉、食鹽、豆粉、雞蛋清、金醬、料酒和粉碼合均勻。此菜皮脆肉嫩、色澤鮮亮、
- 關注:427
- 三大炮
-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
- 關注:396
- 新繁棕編
- 新繁棕編技藝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清代嘉慶末年新繁婦女即有“析嫩棕葉為絲,編織涼鞋”的傳統。
- 關注:394
- 太和鹵牛肉
- “太和鹵牛肉”因產于郫縣回族聚居的太和場(團結鎮)而得名。于清朝末年形成,在川西平原遠近聞名,腌鹵行業中獨樹一幟。其特點是軟硬
- 關注:392
- 青城茶
- 青城不僅產茶歷史悠久,而且茶葉花色品種也甚豐富。據五代毛文錫《茶譜》記載:“青城,其橫源、雀舌、鳥嘴、麥顆,蓋取其嫩芽所造”。
- 關注:384
- 西嶺佛手瓜
- 西嶺佛手瓜是成都市大邑縣的特產。佛手瓜是葫蘆科佛手瓜屬栽培種,別名土耳其瓜、瓦瓜、拳頭瓜、萬年瓜、陽茄子、棒瓜等
- 關注:380
- 郫筒酒
- 郫筒酒是郫縣郫筒鎮的作坊生產的一種美酒,史籍中關于郫筒酒的記載和解釋有很多。相傳晉代名士山濤(即山巨源)在郫縣作官時,把上等糯米
- 關注:359
- 都江堰茶葉
- 都江堰茶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為:都江堰市向峨鄉、大觀鎮、青城山鎮、中興鎮、玉堂鎮、蒲陽鎮、灌口鎮、紫坪鋪鎮、虹口鄉、龍池
- 關注:356
- 成都 蟲草鴨
- 蟲草鴨采用名貴中藥材冬蟲夏草與老雄鴨烹制而成。取老雄鴨洗凈去臟,用筷子削尖,在鴨身上扎約三至五厘米深的孔,將蟲草的蟲體部份塞入
- 關注:354
- 瓦片魚
- 近日,三國時期的美食“瓦片魚”經人挖掘整理重現百姓餐桌。據史料記載,“瓦片魚”乃三國時期名將張飛鎮守閬中時所發明,在川北閬中地
- 關注:354
- 龍泉驛巨峰葡萄
- 龍泉驛巨峰葡萄--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 關注:351
- 金堂羊肚菌
-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趙家鎮、福興鎮、淮口鎮、三溪鎮、金龍鎮、高板鎮、清江鎮、官倉鎮現轄行政區域
- 關注:350
- 燙面油糕
- 燙面油糕為傳統小吃,多作為早點使用,在川西地區有較大影響。燙面油糕的作法:紅糖用木棍捶成茸泥狀,加面粉和化豬油揉勻成餡;沸水中
- 關注:347
- 成都“二荊條”
- 四川1991國際電視節選用辣椒為會徽,正說明四川人酷愛辣椒。四川歷來是全國辣椒的主要產區之一。四川辣椒品種繁多,成都及周圍各縣培育
- 關注:346
- 金銀制品
- 成都金銀制品悠久,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金銀器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成都銀絲工藝品,因其工藝精湛而最具魅力。銀絲工藝品制作時抽白銀成
- 關注:344
- 韓包子
- 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1914年溫江人韓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開設"玉隆園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鮮美而在
- 關注:341
- 窩絲糖
- 窩絲糖是四川民間的傳統產品,原名叫“素窩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產品配料廛窟,工藝精細,具有松酥和香甜可口的獨特風味。
- 關注:340
- 成都漆器
- 四川是著名的生漆產區,四川漆器是著名的工藝品。早在2000多年前,四川漆器已具有不裂口、不變形、光澤明亮、抗腐蝕性能強的優點,這在
- 關注:339
- 都江堰方竹筍
- 都江堰方竹筍為都江堰市優良鄉土竹種,因發筍早、筍期長、筍肉細膩、質地脆嫩、口感好、營養豐富,廣受當地群眾和消費者喜愛。
- 關注:339
- 成都竹編
- 竹編,是成都傳統工藝產品之一。其產品粗中有細,疏密有致、色調柔和,且千變萬化不失竹子本色。品種有籃、箕、碗、凳、椅、扇、燈、盒
- 關注:338
- 燈草糕
- 燈草糕是四川省歷史悠久的糕食品種。糕條雪白細軟,狀似燈草,故名燈草糕。制品純甜清香,物美價廉,很受群眾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的歡迎
- 關注:337
- 甜艾團
- 原料配方:糯米面250克嫩艾苗250克白糖150克芝麻100克熟豬油75克堿面少許制作方法:1.將艾苗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和堿面用旺火煮爛,撈
- 關注:337
- 瓷胎竹編
- 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于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F代又
- 關注:336
- 成都白雞
- 外貌特征:體態渾圓,胸寬而深,全身羽毛白色。喙、脛、趾黃色。公雞耳葉紅色,帶粉斑。單冠直立。鐮羽發達。母雞單冠,中等大小,稍有
- 關注:333
- 蜀錦
- 四川以前為古蜀國,“蜀”即蠶桑,生產彩錦的歷史源遠流長。西漢時,花色品種繁多的蜀錦已行銷中原。到了唐代,蜀鐵已通過絲綢之路遠銷
- 關注:329
- 煎茶竹絲茄
- “煎茶竹絲茄”是煎茶街道最為知名的農業特色產品,據考證,種植歷史已有200余年,大規模種植和發展也有幾十年歷程。
- 關注:329
- 青城山老臘肉
- 青城山老臘肉是都江堰市青城山著名特產,以肉源綠色、制作工藝歷史悠久、肉味鮮美、可長時間存放等特點深受中外游客青睞。青城山老臘肉
- 關注:328
- 九尺香米
- 九尺香米--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 關注:328
- 農科村花卉苗木
- 四川省郫縣友愛鎮農科村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全村幅員面積2.6平方公里,2310人,現有耕地面積2400余畝。
農
- 關注:326
- 白家肥腸粉
- 白家肥腸粉來自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境內白家鎮,是白家鎮的特產,也是成都的名小吃之一。
- 關注:326
- 孜然脆骨
- 孜然脆骨介紹:原料:脆骨、孜然粉、胡椒粉、鹽、油、蔥花。做法:1.將脆骨切成7-8厘米的小段,放入一個碗中用調料拌勻2.將脆骨放在墊
- 關注:326
- 新民場生菜
- 四川省成都市郫縣新民場鎮、安德鎮、唐昌鎮、唐元鎮、古城鎮、三道堰鎮、花園鎮、友愛鎮現轄行政區域
- 關注:325
- 金堂鐵皮石斛
- 石斛是重要的常用中藥,現代醫學證明,石斛含有幾十種化學物質,石斛堿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腸胃運動,增強消化功能
- 關注:324
- 懷遠藤編
- 藤編是懷遠鎮經濟產業的主力軍,年產值6800萬元,藤編一條街經營商家30余戶,其中從事藤編經營和生產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區的居民。
- 關注:322
- 貢品道茶
- 貢品道茶--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 關注:321
- 蒲江丑柑
- 丑柑,學名“不知火”,又稱“凸頂柑”,“丑桔”,“丑八怪”等叫法。是由日本農水省園藝試驗場于1972年以清見與中野3號椪柑雜交育成
- 關注:320
- 蒲江藍莓
- 四川野生藍莓歷史悠久,大部分山區均有生長。蒲江藍莓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選址蒲江縣
- 關注:319
- 成華豬
- 產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雙流、郫縣、溫江等區縣。分布于新都、金堂、廣漢、什邡、彭縣、灌縣、崇慶、大邑、新津以及德陽、綿竹、龍泉
- 關注:318
- 串串香
-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我們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串串香鋪子,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那一大把一大把的竹簽就構成了成
- 關注:318
- 蜜番茄
- 蜜番茄介紹:原料配方:鮮番茄115千克,川白糖50千克,食鹽1.5千克,石灰1.5千克工藝流程
- 關注:317
- 中華呂藝彩陶
- 彩陶上色技術的誕生,使中國彩陶生產“上色技術”一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呂藝彩陶采用純天然紅陶泥、白陶泥(粘土)為主要原料,經球磨
- 關注:315
- 九尺鮮鵝腸火鍋
- 九尺鮮鵝腸火鍋:九尺鎮在綜合發展食品加工業的過程中,繼九尺板鴨之后,又開發出風味獨特的鮮鵝腸火鍋。鮮鵝腸火鍋以生扣鵝腸為特色,
- 關注:301
- 張牛肉
- 張牛肉又名火邊牛肉,色黑而亮,肉質松軟,細嚼干魚,根根化渣,風味獨特。張牛肉已有90多年歷史,原名徐牛肉,為徐紹林所創。新中國成
- 關注:300
- “夜不收”葷豆花
- “夜不收”就在大邑縣城去西嶺雪山、花水灣溫泉、道教之源鶴鳴山、佛教南傳中國第一站霧中山這些景區的黃金旅游線大雙路的路邊,那個地
- 關注:297
- 仿真大熊貓
- 采用天然上好動物毛皮,經硝制成裘,毛皮光亮,質感好,其制作工藝獨特,做工精細,為純手工精制而成,產品造型生動逼真,形神兼備,憨
- 關注:293
成都特產排行
- 大邑金蜜李
- 大邑金蜜李是四川成都大邑的特產。
- 關注:785
- 九尺板鴨
- 彭州市九尺的人們歷來就有養鴨子的習慣,1986年九尺鎮被四川省譽為“板鴨之鄉”。早在明朝,九尺板鴨已頗有名氣,是當地待客宴賓的必備
- 關注:519
- 曾排骨
- 瘦肉較多的豬脅條,洗凈,切成1-2公分長短的條狀,用花椒粉、食鹽、豆粉、雞蛋清、金醬、料酒和粉碼合均勻。此菜皮脆肉嫩、色澤鮮亮、
- 關注:427
- 三大炮
-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
- 關注:396
- 新繁棕編
- 新繁棕編技藝起源于清代嘉慶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清代嘉慶末年新繁婦女即有“析嫩棕葉為絲,編織涼鞋”的傳統。
- 關注:394
国产精品 精品